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的关键内容包括患者体位与麻醉、戳孔位置与气腹建立、腹腔镜探查、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等步骤,确保手术精准性与安全性。
1. 患者体位与麻醉
全麻后,患者通常采取改良截石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90°,头部略低以利手术操作。麻醉需维持稳定,确保患者全程无痛且生命体征平稳。
2. 戳孔位置与气腹建立
常见操作为脐上缘切口置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形成15mmHg气腹,随后置入10mm套管和腹腔镜。其余戳孔根据术式分布:主操作孔在右锁骨中线与髂前上棘交点,辅助孔在脐平左右锁骨中线处,次辅助孔在耻骨上方5mm处。
3. 腹腔镜探查与肿瘤定位
探查腹盆腔、肝脏及系膜,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侵犯情况。例如乙状结肠癌肿瘤位于直乙交界约5cm处,直肠癌肿瘤距肛门5.3cm或2cm时需评估保肛条件。
4. 肠系膜血管处理
以肠系膜下动脉(IMA)为例,根部结扎后切断,清除淋巴结,同时保留直肠上动脉以保证远端血供。肠系膜下静脉同步结扎,沿Toldt筋膜间隙分离乙状结肠侧腹膜。
5. 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
乙状结肠癌需切除乙状结肠及系膜淋巴组织,直肠癌则按TME标准游离直肠系膜至肛提肌平面,离断肿瘤远端3-5cm肠管。超低位直肠癌可能需经肛联合手术确保切缘阴性。
6. 吻合重建与引流放置
残端吻合器砧头置入腹腔,通过肛门插入手柄完成吻合,注水试验证实无渗漏。盆腔放置引流管至吻合口旁预防渗液,术后24小时引流液监测至关重要。
7. 术中细节与特殊情况应对
高龄患者需注意控制出血量(通常<50ml),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需结合术前放化疗缩小肿瘤。若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可能联合脏器切除。
直肠癌根治术的成功依赖精准的解剖层次分离、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及规范的吻合操作。术式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位置、分期及患者全身状况,保肛手术需严格遵守TME原则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病理分期指导下步治疗方案,定期随访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