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根据病情进展分为五期,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每一期都有明确的血压指标及症状特点。
妊娠期高血压一般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通常在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且尿蛋白呈阴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子痫前期同样在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但此时会有尿蛋白阳性表现,或伴随血小板数量低于100x10⁹/L、视觉障碍等症状,病情较妊娠期高血压更严重。
子痫则是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发作,是妊娠高血压疾病中较为凶险的阶段,必须紧急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主要针对妊娠前已存在高血压的女性,妊娠20周后血压持续升高且出现蛋白尿等子痫前期表现,这类患者需同时关注原有高血压病情发展。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有两种情况,一是孕期20周前已确诊高血压且产后12周未恢复,二是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但持续至产后12周后,这类情况的高血压多为妊娠前已存在且贯穿整个孕期。
不同分期的妊娠期高血压管理重点不同,早期监测血压、留意蛋白尿及临床异常表现对预防病情进展至关重要,高危孕妇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