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经典方剂因证型而异,针对性调理脏腑功能,核心是平肝息风、滋阴补肾、化痰祛湿,其中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等应用最广,临床研究显示其缓解眩晕、头痛等症状效果显著。
高血压在中医属“眩晕”“头痛”范畴,常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肾精不足等证型,治疗通过调和脏腑平衡稳定血压。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平抑肝阳,辅以石决明、杜仲增强潜阳之力,适用于头痛、目眩伴口苦咽干者;杞菊地黄汤滋养肝肾之阴,对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的肾精亏虚型患者效果好,尤其适合长期调理;肝火旺盛者可选丹栀逍遥散,加栀子、丹皮清热泻火,改善头痛、失眠烦躁。
除内服汤剂,药膳可辅助调理。天麻钩藤瘦肉汤(瘦肉配天麻、钩藤)平肝降压;杜仲桑寄生乌鸡汤(杜仲、桑寄生炖乌鸡)补肾强筋,均需辩证选用。若痰湿重,可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化痰熄风);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组合)补气养血。
需强调,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且疗程需长,急性期或重症应结合西药控制。自行配方易致偏差,务必经专业医师诊断后调整剂量,日常应避免情绪激动及重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