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疾病,指心脏电信号在右束支传导延迟或中断,多由器质性心脏病、肺栓塞或手术损伤等引发,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需警惕潜在风险。
完全性右侧束支传导阻滞的根本病因与心脏内部结构及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这些疾病会破坏右束支正常传导路径;肺栓塞、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负荷过重也会影响电信号传递;某些介入手术或心脏外科手术可能直接损伤右束支。少数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或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同样会累及传导系统。
患者通常不会感受到明显症状,大部分人在体检或针对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原发疾病表现,如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高血压患者的呼吸困难等。少数人可能出现心悸、疲劳或头晕等轻微不适,但个体感知差异较大。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他传导阻滞合并时,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警惕猝死风险。
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检测,特征性表现为特定导联的宽大QRS波群。医生会根据病史建议进一步排查,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借助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是否存在损伤。治疗方案取决于根本病因,若无症状且无基础心脏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由急性心梗或严重心肌病引发,则需针对病因治疗;症状显著或合并多支传导阻滞者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介入。
虽然多数右侧束支传导阻滞无需紧急干预,但定期随访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病情变化;合并慢性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生活习惯。若出现持续性胸痛、显著气短等异常信号,应立即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了解这一疾病的危险信号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