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进食障碍,与生物学、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紧密相关。
神经性厌食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亲属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8倍,可能与遗传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失调和神经内分泌(如瘦素水平降低)异常有关。患者多具备内向、低自尊、完美主义等心理特质,对自身体像产生极度扭曲认知,即使消瘦仍坚持减重。现代社会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造成巨大压力,青少年女性尤为易感。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过度控制或溺爱可能迫使孩子通过节食争夺自主权。疾病、生活环境剧变等外部诱因也可能触发厌食行为。
早期识别信号至关重要,若发现孩子餐食回避、体重骤降且伴随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应立即就医干预。神经性厌食的治疗需要长期系统支持,恢复过程需心理、营养与医学多方配合,家庭理解与陪伴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