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是一种因摄入水分远超排出量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精神错乱、昏迷等,需紧急处理。
水分代谢依赖肾脏调节,但短时间内(如1-2小时内)过量饮水(≥4L)或医源性输液过多可能突破肾脏代偿能力,引发细胞内钠离子稀释,导致脑细胞水肿及全身性低钠症状。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癫痫甚至呼吸心跳骤停;慢性中毒则隐匿且持续损害神经系统。
病因包括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如应激、感染、药物诱发)、肾功能衰竭、医源性液体输入过量或原发性多饮症。马拉松运动员、外科术后患者及婴幼儿属高风险群体,其中术后误用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婴幼儿过度补水为常见诱因。
诊断依赖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浓度检测,治疗以限水为核心,重症需静脉注射高渗盐水,同时纠正电解质失衡。预防需避免短时超量饮水,高温运动推荐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液体,特殊疾病患者需严格监控水分摄入。
日常风险易被忽视,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幻觉过量饮水、婴幼儿按“按需喂养”过量喂水。警惕“喝水越多越健康”误区,警惕8杯水定律可能超出肾脏负荷,科学补液需综合尿液颜色、出汗量及运动强度调整。保持每日补水与电解质平衡,远离水中毒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