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障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以及低渗性脱水等因素。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是水中毒常见原因之一。各种应激刺激如恐惧、失血、休克、急性感染、应用止痛剂以及手术等,都可能促使抗利尿激素过度分泌。像手术后,ADH分泌增多的时间通常能持续12 - 36小时甚至更长,此时若大量输入葡萄糖等不含电解质的溶液,就极易引发水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晚期患者,因黏液性水肿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刺激使ADH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也可能有ADH的异常释放。
肾功能障碍同样是引发水中毒的关键因素。在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无尿期,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出现障碍,倘若水分摄入过多,就容易引发水中毒。而且,任何致使肾血流量不足或肾小球血液灌注量严重减少的情况,再合并低渗性情况时,水中毒也更易发生。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也是导致水中毒的常见状况。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就可能引发水中毒。医源性因素,像静脉输液过多、催产素或垂体后叶素的应用等,会使细胞外液量显著增加,血清钠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导致过多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造成水中毒。
低渗性脱水也不容忽视。重度缺钠(低钠血症)或低渗性脱水的患者,细胞外液已处于低渗状态,机体经过代偿后,肾小管对水、钠的回吸收增加,这时如果摄入过多水分,就会引发水中毒,甚至在特定情况下,高渗性脱水时快速、大量输入无盐的液体,也可能发生水中毒。
虽然人体自身对水分调节有一定机制,但了解这些常见原因,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防范水中毒。正常情况下匀速、适量补水,有相关疾病时谨慎补水并遵循医嘱,就能有效降低水中毒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