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跨地区可以报销,但需提前备案且遵循“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原则,报销比例可能低于本地就医(通常下调30%-50%),且一般仅限住院和急诊费用(部分地区支持门诊)。
-
备案是前提
跨省就医前需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小程序或线下窗口完成备案,长期居住者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者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未备案可能需先垫付费用再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
报销规则
- 目录范围:药品、耗材等能否报销由就医地医保目录决定。
- 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比例按参保地政策执行,通常比本地低20%-50%。例如,北京参保者在上海就医,门诊报销按北京政策,但药品是否纳入报销由上海决定。
-
费用类型限制
多数省份仅报销住院和急诊,江苏、安徽等少数地区支持普通门诊。特殊检查、乙类药品等报销比例可能进一步降低(如70%-80%)。 -
结算方式
备案成功后可直接刷卡结算,无需垫付;若未及时备案,出院前补办仍可享受直接结算,否则需自行垫付后回参保地申请报销。
跨地区报销虽便利,但政策差异大,建议提前查询两地具体规定并优先备案,避免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