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藏医中被称为“血隆病”(ཁྲག་རླུང་ནད།),是藏医理论中“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衡导致的疾病,尤其与“血”和“隆”(风元素)的紊乱密切相关。藏医认为其典型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与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或气候适应不良有关。
藏医对高血压的独特理解
-
病因机制
藏医将高血压归因于“血热”与“隆逆”——血液过热或循环异常,加上“隆”(气/风)的流动失控,导致血管压力升高。长期情绪紧张、过量摄入辛辣油腻食物或高原缺氧环境均可诱发。 -
典型症状分类
- “血隆上亢”型:面红耳赤、易怒、太阳穴胀痛,属“赤巴”偏盛;
- “隆滞血瘀”型: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与“隆”失调相关;
- 混合型:兼有上述特征,常伴随肢体麻木。
-
传统疗法
- 饮食调节:忌盐、辛辣,推荐荞麦、青稞等凉性谷物;
- 草药方剂:常用“七十味珍珠丸”调和气血,或“二十五味珊瑚丸”平肝降压;
- 外治疗法:金针放血(特定穴位)或藏药浴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预防与藏医建议
藏医强调“起居有常”,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提倡冥想与温和运动(如八段锦)。高原居民需注意防寒保暖,定期用藏红花或红景天泡水饮用以调节血隆平衡。
高血压的藏医诊疗强调整体调和,若症状持续,建议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综合干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