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藏医中并不称为黄水病,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藏医将高血压称为“血隆病”或“查龙病”,与黄水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体系。以下是具体分析及藏医对高血压的独到见解和治疗方式。
高血压在藏医中对应的病名为“血隆病”,其核心病机是人体“隆”(气)与“血”的失衡,导致血脉瘀阻、气血上逆,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藏医认为,该病多由长期情志失调、饮食失节、过劳或外感风寒湿邪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白脉病”(神经系统疾病)。而黄水病则是因体内“黄水”偏盛或偏衰引发的独立病种,症状集中于皮肤(如湿疹、疮疡)、关节(如痛风、关节炎)及内脏(如积黄水、脓疡),两者病因、病位及表现均截然不同。
藏医对高血压的防治强调“整体调理”,以饮食、起居调节为先,辅以药物与外治法。饮食需遵循“轻、淡、温”原则,避免高盐、高脂及生冷食物,适当摄入五谷杂粮与温性药材如诃子、余甘子。起居方面应避免熬夜、劳累及寒冷环境,保持心情舒畅。药物治疗核心为平衡“隆”与“血”,经典方剂如“七十味珍珠丸”可调和气血、安神降压,而“二十五味珊瑚丸”则专攻头痛眩晕。外治法如藏药浴通过药浴渗透调节气血循环,煳儿美热敷按摩缓解神经紧张,达到辅助降压效果。
需特别注意的是,“黄水病”虽与高血压无关联,但其关联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风险。藏医治疗中的饮食禁忌(如戒生冷)、情志管理等理念对合并症患者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高血压患者若对藏医体系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藏医机构进行体质辨证,切勿混淆病名或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