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慢特病报销新规主要调整了病种范围、报销比例及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一、病种扩容与覆盖范围
-
病种数量增加:全国统一将门诊慢特病病种从45种增至64种,新增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克罗恩病、慢性肾脏病3-4期等19种。
-
地方病种调整:部分省份(如湖南省)新增7种慢特病,芜湖市则执行全省统一目录。
二、报销比例与封顶线
-
常规病种报销比例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报销比例从55%提高至65%。
-
高比例病种覆盖:新增的6种慢特病(如恶性肿瘤、尿毒症透析)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95%。
-
封顶线取消:慢性病门诊不设年度累计报销限额,特殊慢性病参照住院报销政策执行。
三、管理机制优化
-
资金使用限制:医保基金仅支付药品费用,住院期间暂停慢特病待遇。
-
跨省就医保障:省内异地就医按参保地政策执行,备案人员异地就医可享本地待遇。
四、申请条件简化
-
常规病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记录+并发症即可申请。
-
特殊病种:明确诊断即可申请,无需复杂手续。
五、其他调整
-
资金动态管理:季度未用完的报销额度清零。
-
保障衔接:参保关系转移接续时慢特病资格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