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贯标通过统一15项信息业务编码实现医疗数据全国互联,核心在于赋码对码、数据迁移与系统测试,确保新旧系统无缝对接,提升结算效率与基金使用透明度。
赋码对码建立映射关系。医疗机构需全面清理现有系统编码,按照国家标准将医保疾病诊断、手术操作、药品及耗材等15项业务编码与本地目录进行匹配,生成对照台账。例如,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开发贯标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编码快速对照,减少人工误差。此阶段需医院内部多部门协作,如药剂科负责药品目录,医务部处理医生编码等,明确责任分工与验收节点。
系统改造与数据迁移。完成赋码后,需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接口升级,确保符合国家数据交换标准(如HL7或FHIR)。医疗机构要搭建测试环境,模拟新旧系统交互,验证结算单、费用明细等数据与国家平台的一致性。例如,测试阶段需覆盖在职职工、公务员等不同患者类型,确保发票、报销比例等关键信息切换前后无偏差,发现错误及时反馈修正。
验收与动态运维。贯标工作需通过自评与省级验收,初验合格后提交申请。省医保局组织专家团队对编码映射、系统功能及数据质量进行评估。验收通过后,医疗机构需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定期更新政策变动、药品增补等信息,并纳入常态化运维管理,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结而言,医保贯标通过标准化编码实现医疗数据互通,需医疗机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效率,并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最终实现医保服务流程的规范化与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