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设置门槛费(起付线)的核心原因在于平衡医保基金可持续性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避免小病挤占大病资源,同时引导患者理性就医。通过个人适度分担费用,既能增强费用意识,又能集中资源救治更急需的群体。
-
减轻医保基金压力
医保基金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门槛费通过让患者承担部分费用,防止过度医疗消耗基金。例如,慢特病门诊设置150元/年的起付线,累计超过后即可报销,既保障患者权益,又避免基金透支。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门槛费可减少“小病大治”现象,例如普通感冒本可在门诊解决,若无需自付费用,部分患者可能选择住院,导致资源紧张。起付线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患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就医层级。 -
分级诊疗的推动
不同级别医院起付线差异(如社区医院100元、三级医院400元)旨在鼓励轻症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缓解大医院压力,提升基层资源利用率。 -
强化费用意识
患者需自行承担起付线以下费用,能促使其更谨慎评估医疗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或药品需求,从而降低整体医疗浪费。
总结:门槛费并非额外收费,而是医保制度的科学设计。随着政策完善(如2024年起部分慢病门槛费取消),未来将更精准平衡患者负担与基金可持续性。患者可通过合理规划就医频次和机构类型,最大化利用医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