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齿分区图是牙科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工具,通过标准化编号系统(如FDI牙位记录法)将口腔分为4个象限,每颗牙齿用两位数字精确定位,便于医生与患者高效沟通。 掌握分区规则不仅能提升口腔护理的针对性,还能帮助理解治疗方案,例如前牙区(切割食物)与磨牙区(研磨食物)的功能差异,以及智齿(第三磨牙)的特殊位置。
口腔分区通常采用以下标准:
- 4象限划分法:以门牙正中缝为界,上下左右分为左上(1区)、右上(2区)、左下(3区)、右下(4区)。每区包含8颗牙,从中切牙到第三磨牙依次编号,如右上区第二磨牙记为“27”。
- 功能分区:前牙区(1-3号牙)负责切割,双尖牙区(4-5号牙)辅助咀嚼,磨牙区(6-8号牙)承担主要研磨功能。智齿因位置靠后易发炎,需重点关注。
- 临床意义:分区图帮助精准描述龋齿、牙周病等病变位置,例如“36号牙龋坏”特指左下第一磨牙。儿童乳牙则用字母编号,如“A”代表右上乳中切牙。
日常护理中,建议按分区清洁:前牙区竖刷避免楔状缺损,磨牙区圆周刷法清除食物残渣。定期口腔检查可结合分区图追踪问题牙齿,如智齿阻生或牙龈退缩。
提示:保存一份牙齿分区图在家,方便对照自查或与医生沟通。若发现某区反复疼痛,及时就诊并明确牙位编号,能大幅提升诊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