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牙齿按照功能和位置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共32颗(含智齿),排列顺序严格对称且功能明确。 每颗牙齿的国际编号系统(FDI)和通用编号系统(如#1至#32)可精准定位,例如右上第三磨牙为#1,左下中切牙为#24。以下是关键细节:
-
牙齿分类与功能
- 切牙(8颗):扁平如铲,负责切割食物,包括中切牙和侧切牙。
- 尖牙(4颗):尖锐如矛,用于撕裂食物,位于口角处。
- 前磨牙(8颗):立方体牙冠,协助研磨,又称双尖牙。
- 磨牙(12颗):咬合面复杂,承担主要咀嚼任务,含智齿(第三磨牙)。
-
排列顺序与对称性
每侧牙弓从前往后依次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智齿)。上下颌左右对称,确保高效协同工作。 -
国际编号系统(FDI)
- 恒牙:右上区(11-18)、左上区(21-28)、左下区(31-38)、右下区(41-48)。例如,右上中切牙为11,左下第三磨牙为38。
- 乳牙:编号以5-8开头(如51-55为右上乳牙),个位数表示顺序。
-
通用编号与临床记录
- 恒牙通用编号从右上第三磨牙(#1)顺时针至右下第三磨牙(#32)。
- 乳牙用字母A-T标记,A为右上第二乳磨牙,T为左下第二乳磨牙。
定期口腔检查对维护牙齿排列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智齿萌出异常或排列不齐时需专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