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的中医治疗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核心,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手段改善症状。中医认为眩晕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等因素相关,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个性化方案,具有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的优势。
1. 中药调理
- 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材可缓解头晕目赤、易怒等症状。
- 气血两虚型:归脾汤或八珍汤补益气血,党参、黄芪、当归等改善乏力、面色苍白伴随的眩晕。
- 痰湿中阻型: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茯苓、陈皮等配伍可减轻头重胸闷、恶心呕吐。
2. 针灸疗法
- 主穴选百会、风池、太阳穴疏通头部经络,配合太冲穴(肝经)降压,足三里(脾胃经)健脾化湿。
- 实证眩晕用泻法(如肝阳上亢),虚证用补法(如气血不足),耳针贴压内耳、神门穴也有辅助效果。
3. 推拿与养生建议
- 头部按摩:指尖轻叩百会穴或沿发际线揉按,促进血液循环。
- 日常调护:避免熬夜、情绪激动,痰湿体质者需饮食清淡,气血虚者可适度食用红枣、山药。
中医治疗眩晕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长期调理可减少复发。急性发作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