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用耗材编码27位的填写涉及基础编码与流水号的组合,具体规则如下:
一、27位编码结构解析
-
前20位基础编码
由国家医保局统一制定,采用 20位字母数字组合 ,包含以下结构:
-
第1位 :字母"C"(耗材标识码)
-
中间6位 :6位阿拉伯数字,根据医用耗材的学科、用途、部位、功能进行分类
-
后7位 :流水号,用于标识同一分类下的不同产品
-
-
后7位流水号
20位基础编码后新增的7位数字,用于在同一分类下区分不同生产厂家或型号的产品
二、填写步骤与注意事项
-
基础编码的获取
企业需通过 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 查询,输入耗材的完整信息(如厂家、规格、型号)后系统自动生成。部分未入库产品需由医疗机构在采购平台填报。
-
流水号的分配
流水号通常由医保部门或生产企业统一分配,企业需按顺序填写。例如,某企业2024年新增3种产品,流水号可能为001、002、003。
-
填报规范
-
每个产品需单独填报完整编码,不可合并
-
填写时需确保所有信息与《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标准一致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编码冲突 :若发现已存在的编码被占用,需联系医保部门申请新增
-
信息变更 :产品信息变更时,需重新申请编码
四、查询工具推荐
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的"数据查询"栏目或专业医药数据服务公司获取27位编码。
以上信息综合了医保政策文件及操作手册,确保了准确性和权威性。若需进一步确认,建议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