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27位医保编码是国家医保局统一制定的19位分类标识码(实际为19位,27位可能是误传或包含包装规格码),用于实现试剂标准化管理、医保结算和集中采购。 其核心结构分为5部分:标识码(CJ)、方法学分类(3级6位)、检测指标(5位)、特征码(应用方式+检测类型)和企业码(5位),通过动态维护平台实现全国数据互通。
-
编码规则与结构
编码以“CJ”开头,后续依次为方法学分类(如化学发光法)、检测指标(如白蛋白)、特征码(通用型/专用型+单检/联检)和企业唯一流水码。例如CJ10101000000101759
表示某企业生产的通用型单检化学发光试剂。企业需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维护产品信息,未赋码试剂可能被撤网。 -
应用场景与价值
统一编码解决了此前试剂分类混乱问题,为医保支付、带量采购提供数据基础。例如广东省明确要求挂网试剂必须维护医保编码,否则不予交易。联检试剂通过特征码区分检测项目数量(2-9个),便于定价和临床使用。 -
动态维护与查询
企业需定期在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更新数据,公众可通过该平台查询试剂分类、企业信息。2025年3月更新的数据库显示,已有雷根生物等企业完成化学发光、免疫法等试剂赋码。
提示: 企业应优先核对产品编码是否与最新数据库匹配,避免因信息滞后影响挂网资格;医疗机构可通过编码快速识别试剂适用范围,优化采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