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不能刷医保卡的核心原因是其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且国家政策明确禁止将医保资金用于非治疗性消费。 医保基金专款专用,仅覆盖基本医疗需求,而保健品属于养生保健范畴,与疾病治疗无直接关联。以下从政策、功能、资金安全等维度具体分析:
-
政策刚性限制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健药品、滋补品等不纳入医保目录。医保个人账户仅限支付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必需品,保健品被明确排除在外。地方医保部门也同步出台禁令,例如贵州、惠州等地直接限制定点药店用医保卡结算保健品。 -
功能定位差异
保健品以保健或营养补充为目的,不具备药品的治疗属性。医保基金仅支持“国药准字”类治疗性产品,而保健品多为“食健字”或“卫消字”批号,两者审批标准和使用场景完全不同。例如,维生素类产品中,2元的药用维生素B片可刷医保,而百元的“复合维生素”保健品则不可。 -
防止资金滥用与欺诈
若允许医保卡购买保健品,易引发套现、串换药品等骗保行为。部分药店为牟利,将保健品串换为药品名称结算,此类操作已被《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令禁止。医保基金是参保人的“救命钱”,必须确保其用于刚性医疗需求。 -
维护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医保基金由全体参保人共同缴纳,用于分担疾病治疗风险。若开放保健品消费,可能挤占临床必需药品的支付空间,削弱基金保障能力。例如,高价保健品占用医保额度后,真正需要抗癌药或慢性病药物的患者可能面临资金不足。
提示:若遇到药店诱导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可保留小票并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合理使用医保资源,既是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公共医疗体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