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部分通过受阻的疾病,属于肠梗阻的较轻类型,但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完全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便排气减少,常见于腹部术后、肿瘤压迫或肠道炎症患者。早期禁食、胃肠减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是关键治疗手段,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
病因与高危人群
主要因肠粘连、肿瘤压迫、术后并发症或先天性畸形导致肠道部分堵塞。腹部手术史、低钾血症、肠道炎症或肿瘤患者风险较高,受凉或饮食不当(如高脂难消化食物)易诱发。 -
症状识别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呕吐物初期为食物,后期含胆汁;仍有少量排气排便易被误判为正常。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时可能加重基础疾病。 -
诊断与检查
结合腹痛病史和肠鸣音亢进等体征,通过腹部立位平片(气液平面)、CT或血液检查(电解质、感染指标)确诊,需排除完全性梗阻或肠坏死。 -
治疗与日常管理
- 保守治疗:立即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失衡,必要时灌肠或抗生素抗感染。
- 手术指征:保守无效、腹痛加剧或影像显示肠缺血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 预防复发:术后早期活动防粘连,饮食以易消化、低纤维为主,避免暴饮暴食。
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物带血或排便停止超过12小时需紧急就医。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注重饮食卫生与规律排便,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