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因姿势突然改变(如从躺卧到站立)导致血压骤降的病症,典型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其核心问题是血液循环调节异常,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药物副作用人群。
主要表现
- 突发性头晕:站立后3分钟内出现眩晕感,伴随视野模糊或短暂黑蒙。
- 乏力或跌倒:严重时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肌肉无力,增加摔倒风险。
-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心悸或冷汗,平卧后症状通常缓解。
常见诱因
- 年龄因素:血管弹性下降或自主神经功能衰退,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会干扰血压调节机制。
- 药物影响: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扩张血管或减少血容量。
应对建议
- 缓慢变换姿势:起床或久坐后先活动双腿,分阶段过渡到站立。
- 增加水盐摄入: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淡盐水)可提升血容量。
- 穿戴压力袜:通过外部加压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压波动。
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丧失,需及时排查潜在疾病。日常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空腹状态突然活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