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蛋花样稀便通常由消化不良、病毒感染或乳糖不耐受引起。这种异常大便形态常见于婴幼儿,也可能出现在成人身上,主要反映肠道对食物的吸收或消化功能出现暂时性异常。
-
消化不良
当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时,胰酶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形成黄色蛋花状松散粪便,常伴随酸臭味。 -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
婴幼儿突发蛋花样水便且每日超过10次,需警惕病毒性肠炎。此类感染会引发小肠黏膜损伤,导致未充分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粪便排出,呈现典型蛋花汤样。 -
乳糖不耐受
肠道缺乏乳糖酶时,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无法分解,在结肠发酵后产生酸性泡沫状排泄物,常见于换奶粉阶段或肠道感染后的继发性不耐受。 -
其他因素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失衡、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或胆道梗阻影响胆汁分泌,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需结合体重增长停滞、皮肤黄疸等表现综合判断。
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兆,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日常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