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土方回填密实度检测规范要求,综合相关规范及工程实践要求,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材料与施工前准备
-
材料质量控制
-
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的颗粒级配、含水率、塑性指数等指标。
-
禁止使用液限>50、塑性指数>26的土,以及含草根、树根等易腐朽物质的土壤。
-
-
基坑处理
- 基坑需清除杂物和垃圾,平整基面并标高,确保无渗漏或积水。
二、施工过程控制
-
分层铺填与压实
-
分层厚度控制在200-250mm,每层需夯打3遍,使用打夯机或机械压实。
-
厚度需结合土质、密实度及设备性能调整。
-
-
含水量管理
- 保持含水量在5.1%左右,过高时晾晒,过低时洒水调整。
三、检测方法与标准
-
压实系数检测
-
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检测干密度,压实系数需不低于设计要求(如碎石土≥2.0t/m³)。
-
检验点间距:大面积场地每100-1000m²至少1点,1000m以上工程每100m²至少1点。
-
-
其他检测
-
采用铁锤法、水平仪等检测密实度,观察回填层与原有地基的连结性(无隙缝、无松动)。
-
路基压实度需符合设计规范表6.3.12—2的要求,弯沉值不得超过设计值。
-
四、验收规范
-
合格标准
-
密实度、含水量、材料指标均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
路基需平整坚实,无轮迹、翻浆等病害。
-
-
检测数量与频率
-
普通工程每单位面积不少于3点检测,大型工程每300m²至少1点。
-
路基压实度每1000m²抽检3点。
-
五、注意事项
-
填土前需进行液限、塑限等试验,剔除不合格土质。
-
大面积场地建议采用机械压实,小面积或特殊土质可结合人工夯打。
以上规范综合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及《道路工程压实度检测标准》等国家标准,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