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即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胸膜通透性增加、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以及肿瘤等多种因素。
胸水的形成原因
-
感染因素:肺部感染如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炎症刺激胸膜,使胸膜的通透性大幅增加,导致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到胸腔,形成胸腔积液。
-
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从血管内漏出到胸膜腔。缩窄性心包炎会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使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引发胸腔积液。
-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导致胸水产生。
-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液体容易渗出到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
-
肿瘤因素: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或胸膜间皮瘤等原发性胸膜肿瘤,会刺激胸膜产生过多的液体,或者阻碍淋巴引流,导致胸腔积液。
-
其他因素: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肺挫伤等可直接损伤胸膜和肺部血管,使血液和液体渗出到胸腔。医源性损伤如胸部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也可能引发胸腔积液。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影响胸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胸腔积液。
胸水的临床表现
-
症状:少量胸腔积液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积液量的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胸腔积液的量和压迫程度有关。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悸和呼吸困难。
-
体征: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水的诊断与治疗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疑似胸腔积液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胸部X线、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胸水的存在及其量的多少,还会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对胸水进行生化、细胞学、病原体等检查,以明确胸水的性质和病因。根据病因不同,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疾病)、控制心衰(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补充白蛋白和利尿剂(针对低蛋白血症)、手术治疗(针对肿瘤)等。
注意事项
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减少水钠潴留,避免加重胸腔积液。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