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贴秋膘”“啃秋”“晒秋”等习俗,讲究通过饮食、农事活动调节身体、迎接丰收,兼具养生与文化寓意。
-
贴秋膘
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通过食用肉类等滋补食物弥补夏季的消耗,如北方流行吃红烧肉、炖鸡等,既补充营养,也寄托对健康过冬的期盼。 -
啃秋
立秋当天吃西瓜、香瓜等瓜果,寓意“咬住凉爽”,江浙一带认为可防秋痱子,天津等地则视其为告别酷暑的仪式。 -
晒秋
南方农村将收获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观,既便于储存,也展现丰收喜悦。 -
农事预测
旧时通过“称水”比较立秋前后水量预测秋旱或秋涝,无锡地区观察泥鳅直立判断风雨,体现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智慧。 -
祈福避灾
部分地区举办秋社祭祀土地神,或插旗驱蝗虫,祈求风调雨顺;常州等地还有“摸秋”习俗,未婚女性摸瓜豆祈愿生育。
立秋习俗融合了饮食文化、农事经验与民间信仰,至今仍为生活增添仪式感,提醒人们顺应自然、珍惜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