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内“三高”必须积极治疗,它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恶化的核心机制,表现为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会加速肾小球硬化甚至肾衰竭。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一线药物如普利类/沙坦类能直接降低“三高”,保护肾功能。
肾小球内“三高”的本质是残余肾单位超负荷代偿,长期存在会引发三大危害:
- 结构破坏:高压导致肾小球内皮损伤、系膜增生,最终硬化;
- 功能恶化:高滤过使蛋白尿增加,进一步损伤肾小管;
- 恶性循环:硬化肾单位增多,剩余肾单位负担更重,“三高”加剧。
治疗策略需多管齐下:
- 药物首选:普利类/沙坦类通过选择性扩张出球小动脉,直接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
- 联合用药:严重病例可联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或非奈利酮,协同减轻“三高”;
- 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每日<5克)、控制血压(目标<130/80 mmHg)及适量饮水,减少肾脏负担。
关键提示:即使无症状或血压正常,肾病患者也需定期监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越早控制“三高”,肾功能保留越充分,避免进展至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