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栓塞类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大多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少数源于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体循环动脉栓塞的栓子多数来自左心,比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赘生物、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等;少数出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或主动脉瘤表面的血栓;极少数腔静脉栓子,可通过房、室间隔缺损进入左心,形成交叉性栓塞。
- 脂肪栓塞:常发生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和脂肪肝挤压伤时,脂肪细胞破裂,脂滴进入破裂的小静脉,进入血循环。常见于肺、脑等器官。
-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本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空气栓塞多因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进入血流所致。减压病是气体栓塞的一种,多在人体从高气压环境快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时发生。
-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的罕见严重合并症,死亡率极高。在分娩时,若羊膜破裂或早破、胎盘早期剥离、胎儿阻塞产道,同时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羊水可能被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甚至少量羊水可通过肺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引发体循环器官小血管栓塞。
- 呼吸系统:突然气促,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 循环系统:可出现发绀、心率快或心律失常,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 其他:咯血,甚至意识丧失、晕厥。
-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
- 症状观察:关注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
- 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检查肺部是否有啰音、心脏杂音等异常。
- 实验室检查:如 D - 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辅助诊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 CT、肺通气 / 灌注扫描、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等,用于确定栓塞部位及程度。
-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止痛等。若患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需进行抗休克治疗。
- 抗凝治疗: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也逐渐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凝血功能。
- 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高危(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如出现休克或低血压。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但存在一定出血风险。
- 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等,适用于存在溶栓禁忌或溶栓治疗无效的患者。
- 手术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用于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紧急情况。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让你对体肺循环栓塞有更清晰的认识。要是你想进一步了解文中提到的治疗手段、预防方法,或是有其他相关疑问,都可以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