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的边界线划定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具体如下:
一、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十一段线”
-
背景 :抗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南海诸岛重归中国版图。1946年9月,国民政府决定由海军总司令部协助广东省政府接收西沙、南沙群岛。
-
划线过程 :1947年11月,以“太平”“中业”两舰为先锋的接收舰队抵达永兴岛、太平岛等地,立碑宣告主权,并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划定11条段线,圈定中国南海海域范围。
-
国际认可 :当时苏联、日本、法国等多国承认这一划界。
二、1953年调整至“九段线”
-
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为维护地区和平,中国政府主动将北部湾的两段线删除,形成现行九段线。
-
调整意义 :此举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的诚意,但随后南海争端逐渐升级。
三、1974年西沙海战后的最终确认
-
背景 :1970年代,越南在美苏支持下对西沙群岛发动武装进攻。1974年,中国解放军通过西沙海战重新夺回西沙全部岛礁控制权。
-
法律文件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重申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标志着九段线得到最终法律确认。
总结
南海诸岛的边界线最早可追溯至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十一段线”,后经1953年和1974年的调整,最终形成现行九段线体系。这一划界过程体现了中国从民间地图绘制到官方法律确认的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