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是心脏左心室壁异常增厚的病理状态,主要由长期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遗传因素(如肥厚型心肌病)引起,早期常无症状,但可能逐渐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
病因与机制
高血压是最常见诱因,长期血压升高迫使左心室加强收缩,心肌代偿性增厚;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则因血流受阻或反流增加心脏负荷。遗传性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则与基因突变导致心肌异常增生有关。 -
症状与危害
早期可能仅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偶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严重时引发心绞痛、晕厥或心力衰竭。心肌过度肥厚会降低心脏弹性,影响供血,增加猝死风险。 -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测量心肌厚度(男性>12 mm、女性>11 mm);心电图辅助识别异常电活动;心脏磁共振(CMR)用于复杂病例或病因排查。 -
治疗与管理
- 药物:降压药(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可减轻负荷;抗心律失常药预防并发症。
- 手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需瓣膜置换,梗阻性肥厚心肌病可能需室间隔消融或切除。
- 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和心脏功能。
-
高危人群与筛查
高血压患者、有心脏病家族史者、运动员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人群应定期检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是关键:左心室肥厚虽不可逆,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延缓进展。确诊后需长期随访,结合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