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尿量减少的调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调养方法:
-
补液治疗
- 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烧伤后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应及时补充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等晶体液,以及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液,以维持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可按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补液量。
- 调整输液速度:补液速度应均匀,避免过快或过慢。如果短期内输入液体量过大,会导致组织水肿加剧,诱发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果输液速度过慢,则无法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
- 监测尿量并调整补液方案: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来说,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0.5ml/kg以上,儿童可根据不同年龄段适当调整。
-
肾功能保护
- 使用药物:如果存在急性肾衰竭风险或已经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可使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对肾脏的影响。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
营养支持
- 增加蛋白质摄入:提供高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促进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尿量。
- 保证能量供应: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有利于氮平衡和创面修复。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等矿物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
其他注意事项
- 保持导尿管通畅:如果留置导尿管,要定期检查尿管的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堵塞,保持导尿管通畅,确保尿量测量准确。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休克等情况。
- 预防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因为感染会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进一步影响肾功能和尿量。
烧伤后尿量减少的调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