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Ⅰ 型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还常伴有免疫缺陷、内分泌异常及易患肿瘤倾向。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 共济失调:多数患儿婴儿期就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影响躯干和头部,学走路时步态摇晃、两腿分得很宽,之后会出现上肢意向性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走路年龄延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跖反射为屈性。不少患儿伴有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症,有眼球震颤及小脑性构音障碍,部分还有假性动眼神经麻痹,注视目标时常通过仰头转颈和眨眼等代偿动作。到青春期,多数患者会出现脊髓受损症状,如深感觉障碍和伸性跖反射,成年后可出现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和肌束颤动 。
- 毛细血管扩张:大部分患儿在 3 - 6 岁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也有出生时就存在或晚至青春期才出现的情况。首发部位通常是眼球结膜的暴露部分,类似结膜炎,接近角膜处渐渐消失,随后在眼睑、鼻梁、两颊、外耳、颈项、肘窝和腘窝等经常暴露或易受刺激的部位出现 。
- 其他表现: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缺乏分泌型 IgA,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像鼻旁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反复肺部感染可引发肺部广泛性纤维化、杵状指(趾)和肺功能不全等。几乎所有患儿都有性功能发育障碍,不出现第二性征。疾病晚期因活动受限,可发生脊柱后侧凸。患者还易发生恶性肿瘤,主要为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
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Ⅰ 型综合征会对患儿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若发现孩子有相关可疑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