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A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TM基因突变引发,主要累及神经、血管和免疫系统。典型症状包括婴幼儿期步态不稳、眼球运动异常、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反复感染,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多数患儿预后不良。
核心特征与表现
- 神经系统异常:患儿1岁后出现醉酒样步态、发音障碍、眼球震颤,学习能力低下,随病情进展可能丧失行走能力。
- 毛细血管扩张:3-6岁后面部、眼结膜出现红血丝或网状红斑,易误诊为普通皮肤病。
- 免疫缺陷与感染:反复肺炎、鼻窦炎等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无感染时仍表现呼吸困难。
- 癌症高风险:儿童期易发白血病或淋巴瘤,携带单基因突变的成人患乳腺癌概率显著升高。
诊断与治疗现状
- 诊断依赖典型症状结合免疫功能检测,不典型病例需基因检测确认。
- 治疗以对症为主:抗生素控制感染,骨髓移植可能改善免疫缺陷,但无法逆转神经损伤。
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若发现婴幼儿步态异常合并反复感染,需警惕本病并及时就医。尽管现有手段无法治愈,综合管理可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