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服鼠药或污染食物
敌鼠作为抗凝血杀鼠剂,常因误服、误食被其污染的粮食(如大米、玉米等)或水源导致中毒。食用被敌鼠毒死的禽畜肉类也可能引发中毒。 -
直接接触毒物
被体内含有敌鼠的老鼠咬伤时,毒物可通过体液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极少数情况下,自杀或投毒行为也会导致敌鼠摄入。 -
药物代谢特点
敌鼠经消化道吸收后,主要蓄积在肝脏,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抑制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其代谢产物还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加重出血倾向。
高危人群:
- 儿童因安全意识薄弱,误服风险较高;
- 有自杀倾向者可能主动服用敌鼠。
提示:敌鼠中毒潜伏期较长(通常1-7天),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随后出现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表现,严重时可因休克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若怀疑中毒,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