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中毒机制
- 误食途径:多因误服敌鼠药物、食用被污染的粮食或毒死的禽畜导致。
- 毒性作用:敌鼠通过干扰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抑制维生素K活性,同时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导致出血倾向。
2. 典型症状
- 潜伏期:通常1-3天,急性中毒数小时内即可发病。
- 早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腹痛等。
- 出血表现:
- 皮肤紫癜(四肢多见,呈紫蓝色斑丘疹);
- 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便血、血尿等;
- 严重者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甚至休克。
3. 并发症
- 脑出血、心肌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可能危及生命。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误食史、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毒物检测。
- 急救措施:
- 立即催吐、洗胃、导泻;
- 注射维生素K1(特效解毒剂),严重者需静脉滴注或输血;
- 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减少出血。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 妥善存放敌鼠药物,避免儿童接触;
- 中毒后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