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dfh
颗粒物产生量的计算公式根据燃料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分为燃油和燃煤两种情况:
一、燃油燃烧颗粒物产生量计算公式
$$ G = B \cdot A \cdot dfh $$
-
G :颗粒物排放量(t/a),单位为吨/年;
-
B :燃油量(t/a),单位为吨/年;
-
A :燃油的灰分含量(%),例如轻柴油按0.01%、重柴油按10%计算;
-
dfh :烟气中颗粒物占灰分量的百分比(%),轻柴油按95%、重柴油按85%计算。
示例 :某燃油厂年燃油消耗10000吨,灰分含量0.05%,烟气中颗粒物占灰分的90%,则年颗粒物排放量: $$ G = 10000 \times 0.05 \times 0.9 = 450 , \text{t/a} $$
二、燃煤燃烧颗粒物产生量计算公式
-
二氧化硫(SO₂) $$ G_{SO_2} = B \cdot C_s \cdot 2 \cdot 0.85 $$
- $C_s$ :燃煤含硫量(%),按硫元素守恒计算(如32g硫生成64g SO₂,乘以0.85的系数)。
-
烟尘(颗粒物) $$ G_{\text{烟尘}} = B \cdot C_g \cdot 0.7 $$
- $C_g$ :燃煤含灰量(%),通常取70%生成烟尘,30%生成煤渣。
三、注意事项
-
数据来源 :灰分、含硫量等参数需参考燃料质量检测报告,不同燃料类型参数差异较大;
-
计算范围 :上述公式适用于单一燃料源的排放计算,若存在多种燃料混合情况,需分别计算后汇总;
-
实际应用 :检测报告中的颗粒物排放量通常通过监测点浓度、排气流量及排放时间综合计算得出,公式为: $$ G = C \cdot Q \cdot t $$
-
$C$ :监测点颗粒物浓度(mg/m³);
-
$Q$ :排气流量(m³/h);
-
$t$ :排放时间(h)。
-
建议根据具体燃料类型和排放场景选择合适公式,并确保数据参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