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颗粒物的计算,主要涉及排放量、浓度和流量的计算,以下是关键公式及说明:
一、颗粒物排放量计算
-
基于排放速率的计算公式 $$E = C \times Q \times t$$
-
$E$:排放量(kg/h)
-
$C$:颗粒物实测浓度(mg/m³)
-
$Q$:标准状态干排气流量(m³/h)
-
$t$:生产天数(天)
-
-
基于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 $$E = C' \times Q' \times t$$
-
$C'$:颗粒物排放浓度(kg/m³)
-
$Q'$:标杆流量(m³/h)
-
示例 :
若某污染源颗粒物排放速率为3.36×10⁻¹ kg/h,排放浓度21 mg/m³,标杆流量15988 m³/h,工作8小时/天,7-9月共21天,则实际排放量: $$E = 0.336 \times 8 \times 21 \times 10^{-3} \approx 0.226 , \text{t}$$
二、颗粒物浓度计算(折算)
-
湿态浓度折算为干态浓度 $$C_{干} = \frac{C_{湿}}{1 - X_{SW}}$$
-
$C_{湿}$:湿态浓度(mg/m³)
-
$X_{SW}$:烟气湿度(%)
-
-
考虑温度校正的干态浓度公式
$$C_{干} = C_{湿} \times \frac{273}{273 + t_S} \times \frac{101325}{273}$$- $t_S$:烟气温度(℃)
三、其他相关计算
-
颗粒物排放速率计算 $$\text{排放速率} = C \times Q$$
- 适用于已知浓度和流量的场景
-
污染指数计算(示例)
-
轻度污染:$I = \frac{C}{85} \times 100$
-
中度污染:$I = \frac{C}{200} \times 100$
-
用于评估室内空气质量
-
四、注意事项
-
单位统一 :所有计算需使用国际单位制(如m³/h、kg/m³等)
-
温度校正 :温度对颗粒物浓度影响显著,需采用指数校正公式
-
污染评估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建议参考国家环保标准(如PM2.5≤10μg/m³为安全值)
以上公式适用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颗粒物排放的计算,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况调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