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蚂蟥(水蛭)咬伤后判断是否中毒,需结合局部体征和全身反应综合评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观察:
一、局部体征判断
-
伤口特征
- 伤口呈点状或微小裂口,可能伴随少量渗血,因水蛭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水蛭素)会阻止血液凝固。
- 咬伤处出现条状水肿性风团或红斑,通常无明显剧烈疼痛。
-
异常出血
- 若伤口持续渗血超过20分钟,或局部形成瘀点/瘀斑,需警惕水蛭素引起的凝血异常。
-
继发感染迹象
- 若伤口出现红肿加重、化脓、发热或胀痛,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二、全身反应判断
-
过敏反应
- 若出现全身性瘙痒、荨麻疹、口唇肿胀或呼吸困难,可能是对水蛭唾液中的组胺类物质过敏。
-
中毒症状
- 水蛭本身不分泌强毒性物质,但若出现头晕、恶心、低热等全身不适,可能与个体敏感或继发感染相关。
三、需就医的情况
- 持续出血或感染:伤口渗血不止、红肿化脓。
- 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胸闷、血压下降。
- 异常全身症状:持续高热、肌肉酸痛、意识模糊。
四、紧急处理建议
- 止血消毒: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碘伏消毒伤口。
- 避免抓挠:减少继发感染风险。
- 观察72小时:记录症状变化,尤其关注全身反应。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立即至医院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