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主要诱因: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长时间失血性休克)是核心诱因,可能导致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坏死和纤维化,最终使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减少。
- 高危人群:多见于经产妇、高龄妊娠、多孕多产或有子宫手术史的产妇。
2. 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产后无乳汁分泌、闭经、性欲减退、阴毛/腋毛脱落。
- 全身性症状: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粗糙、食欲减退、便秘、低血压、贫血等。
- 靶器官功能减退: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怕冷、记忆力减退、水肿。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虚弱、恶心、低血糖、低血压。
- 性腺功能减退:闭经、不孕、生殖器萎缩。
3. 诊断方法
- 病史与体征:产后大出血史是重要线索,结合闭经、无乳、脱发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检测垂体激素(如FSH、LH、TSH、ACTH)及靶腺激素(如雌激素、甲状腺素)水平,通常显示显著降低。
- 影像学检查:MRI或CT可观察垂体萎缩情况。
4. 治疗措施
- 激素替代治疗:需终身补充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雌激素/孕激素等,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 对症支持:包括高热量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等。
- 急救处理:垂体危象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激素,并纠正循环衰竭。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预防产后出血: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产后大出血和休克。
- 定期监测:已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席汉氏综合症是一种需终身管理的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若出现产后大出血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