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症状判断
- 红斑与水肿:咬伤部位会出现水肿性红斑,呈条状、片状或不规则点状分布;
- 瘙痒与灼热感:毒液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明显瘙痒和灼烧样疼痛;
- 水疱与糜烂:随着毒素扩散,皮肤可能出现渗液形成水疱,若抓挠或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糜烂、溃疡。
二、全身症状判断
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中毒反应较重:
- 发热、头晕、恶心呕吐;
- 淋巴结肿大或局部皮肤大面积红肿。
三、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洗: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中和毒液;
- 避免刺激:切勿抓挠或拍打虫体,防止毒液进一步扩散;
- 药物干预:
- 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 若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注意:隐翅虫毒液呈强酸性,若皮肤接触后出现严重红肿、溃烂或全身不适,应尽快就医。日常踏青建议穿长袖长裤,避免在草丛、树林等潮湿环境长时间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