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苷贮积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溶酶体中α-甘露糖苷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甘露糖代谢障碍,引发全身组织器官中甘露糖苷的异常蓄积。以下是该病的综合概述:
一、病因与机制
- 基因突变:由MAN2B1基因突变引起,导致α-甘露糖苷酶功能缺陷,无法降解甘露糖苷。
- 病理特征:甘露糖苷在溶酶体中沉积,损害脑、骨骼、肝脏等组织,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 面容畸形:进行性面容粗糙、巨舌、扁鼻、大耳、牙缝宽、头围增大。
- 骨骼异常:手足肥大、鸡胸、脊柱侧弯、四肢肌张力低下及运动迟缓。
- 神经系统损伤: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大脑发育迟缓。
2. 其他常见表现
- 免疫缺陷:反复感染(如中耳炎、呼吸道感染)。
- 器官受累:肝脾肿大、听力障碍、视力减退。
- 血液系统异常:全血细胞减少。
三、疾病分型
根据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分为:
- Ⅰ型(轻型/婴儿型):婴儿期发病,病情较轻但持续进展。
- Ⅱ型(中间型/少年型):2岁后发病,进展性发育迟缓。
- Ⅲ型(重型):出生后迅速出现严重骨骼畸形,常早期夭折。
四、诊断方法
- 酶活性检测:测定白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α-甘露糖苷酶活性是否降低。
- 基因检测:明确MAN2B1基因突变。
- 尿液分析:检测尿液中甘露糖低聚糖含量升高。
- 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骨骼畸形(如椎体发育不良、颅骨增厚)。
五、治疗与预后
- 对症治疗:
- 控制感染(如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 矫正骨骼畸形(手术干预);
- 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等)。
- 探索性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酶替代疗法、基因治疗(尚处研究阶段)。
- 预后:多数患者预后差,病情逐渐恶化;早期支持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六、遗传咨询
- 父母若为携带者,子代有25%概率患病,建议通过产前基因检测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