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气症是一种以无意识吞咽过量空气并引发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病症。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定义与表现
吞气症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或非进食状态下反复无意识地吞入大量空气,导致气体滞留于胃或肠道。临床表现包括:
- 反复嗳气:气体通过打嗝排出,患者可能通过嗳气缓解腹胀不适;
- 消化道症状:上腹饱胀、肠鸣、肛门排气增多,部分患者伴随腹痛或肠痉挛;
- 其他表现: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婴幼儿多见),症状常在夜间自行缓解。
二、类型与人群
- 婴幼儿型:常见于哺乳期婴儿,因喂养不当(如乳头内陷、过度吮吸)导致吞气,可能引发阵发性腹痛、哭闹;
- 成人型:多与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相关,或与胃病、不良饮食习惯(如快速进食)有关。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典型症状(如嗳气、腹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腹部CT)确诊;
- 治疗:以心理疏导为主,消除患者焦虑;辅以调整饮食习惯(细嚼慢咽)、药物治疗(如促胃肠动力药、消胀药)。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本病经积极干预后预后良好,但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并适当运动促进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