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局部症状
- 疼痛与瘙痒:千足虫唾液含神经毒素,咬伤后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灼热感或持续性瘙痒。
- 红肿与红斑:毒素刺激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红斑,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或糜烂。
- 坏死组织:若毒素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咬伤部位可能出现组织坏死,表现为黑色或褐色斑块。
2. 全身症状
- 发热与头晕:部分人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乏力、头晕甚至呕吐。
- 呼吸困难与意识模糊:极少数严重过敏者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
3. 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减少毒素吸收。
- 冷敷与用药:冰敷缓解肿胀,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
- 及时就医:若出现严重红肿、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注意:千足虫咬伤多为局部反应,但个体敏感者可能引发全身中毒,建议密切观察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