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病因
-
药物过敏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2/3的病例由药物引起。- 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利福平等。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
- 其他药物:包括抗惊厥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抗凝药(华法林)、利尿药(呋塞米)、免疫抑制药(环孢霉素)等。
- 中草药:滥用秘方或验方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
感染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EB病毒、流感病毒)、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感染可通过直接损伤或免疫反应诱发炎症。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中,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累及肾脏小管间质时可能引发该病。 -
环境与遗传因素
-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苯)等可能损害肾脏。
- 过敏体质与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者易发生免疫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减慢,风险增加。
二、发病机制
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肾间质或小管基底膜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复合物,激活体液免疫(如IgE抗体)或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部分病例涉及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
三、危险因素
- 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长期使用致敏药物(如老年人使用NSAIDs)。
- 环境暴露(化学毒素)及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建议患者避免接触已知致敏药物,出现发热、皮疹、血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完善肾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