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理机制
NSTEMI由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部分阻塞引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但血管未完全闭塞。其核心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发急性血栓形成,伴或不伴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持续剧烈胸痛(常超过20分钟),伴胸闷、呼吸困难、冷汗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 不典型表现:可能放射至左肩、颈部或下颌,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痛、恶心、疲劳感,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
- 危险信号:静息或夜间心绞痛加重、新发心绞痛(病程<2个月)或稳定性心绞痛恶化。
3. 心电图特征
- 主要表现: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而非ST段抬高。
- 动态变化:ST-T段持续或一过性异常,需多次复查以捕捉演变过程。
4. 诊断方法
- 心肌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hs-cTn)显著升高是确诊的关键,通常在胸痛后3小时内检测。
- 危险分层:结合TIMI评分、症状严重程度及心肌缺血范围,分为低、中、高危。
5. 治疗原则
- 紧急处理:吸氧、镇痛、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凝治疗。
- 血运重建:中高危患者需早期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低危患者可药物保守治疗。
- 辅助措施:控制血压、心率,纠正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6. 预后与注意事项
NSTEMI需及时干预以防止进展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或心力衰竭。长期管理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戒烟及心脏康复训练。
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