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遗传机制
- 基因突变:编码α1-抗胰蛋白酶的基因(SERPINA1)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功能异常,无法抑制弹性蛋白酶等蛋白酶的活性。
- 遗传模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父母双方携带突变基因才会发病。常见基因型为PiZZ型,发病率约为1/4000~1/2000。
临床表现
肝脏症状
- 新生儿期: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瘙痒、喂养困难、肝脾肿大,黄疸可持续2~4个月。
- 儿童及成人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腹水,甚至肝癌。
肺部症状
- 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喘息,易被误诊为哮喘。
- 成年期:肺气肿(表现为呼吸困难、桶状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者出现杵状指(趾)。
其他症状
- 皮肤脂膜炎、血管炎等罕见表现。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值的20%以下)。
- 基因检测:通过SERPINA1基因测序确认突变类型(如PiZZ型)。
- 肝活检:可见肝细胞内抗淀粉酶小体,辅助诊断肝损伤。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 α1-抗胰蛋白酶补充:静脉输注制剂,延缓肺和肝损伤进展。
- 对症支持:抗氧化剂(维生素E/C)、抗生素控制感染、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
- 手术治疗:
- 肝脏移植:适用于严重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患儿。
- 肺移植:终末期肺气肿患儿的最后选择。
- 日常管理:避免吸烟、加强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肝肺功能。
预后与预防
-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需终身管理。未治疗者可能因肝衰竭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 预防:家族中有患者时,妊娠期女性需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避免吸烟和环境污染。
总结
该病需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若发现新生儿黄疸迁延、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肝损伤,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