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类与病因
- 单纯性肾囊肿:最常见类型,后天形成,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通常无遗传倾向。
- 多囊肾:遗传性肾病,分为:
- 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50%概率遗传;症状多在30岁后出现。
- 婴儿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均携带致病基因,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症状,预后较差。
- 其他类型:如肾髓质囊性病(与先天发育或遗传相关)、囊肿性肾发育不良等。
2. 临床表现
- 单纯性肾囊肿:多数无症状,偶因血尿、腰痛或高血压就诊,大囊肿(>5cm)可能压迫肾脏导致疼痛或高血压。
- 多囊肾:
-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出现肾肿大、腰腹部钝痛、血尿(镜下或肉眼可见)。
- 进展期:高血压(早期常见)、肾功能不全(10年后可能进入终末期)、多囊肝、颅内动脉瘤等并发症。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B超和CT是主要手段,可显示囊肿大小、数量及位置。多囊肾的典型表现为双肾布满大小不等囊肿。
- 基因检测:用于多囊肾的早期诊断(如成人型基因连锁分析)。
- 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血尿、蛋白尿)、血液检查(肾功能异常)辅助诊断。
4. 治疗与日常管理
- 单纯性肾囊肿:
- 无症状且较小(<4cm)者定期复查即可;较大或有症状者可穿刺抽液或手术。
- 多囊肾:
- 控制症状: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抗生素抗感染、镇痛药缓解疼痛。
- 延缓进展:避免剧烈运动、控制高血压、防治尿路感染;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 日常护理:低盐低脂饮食、优质低蛋白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定期随访。
5. 并发症
- 多囊肾可能合并肝囊肿、胰腺囊肿、心脏瓣膜异常等,需综合管理。
若出现腰痛、血尿或高血压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