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 Syndrome)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机制障碍
- 胰酶缺乏: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如慢性胰腺炎、晚期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等,导致脂肪、蛋白质的水解作用下降
- 胆盐缺乏:胆盐合成减少(如严重慢性肝病)、胆盐丢失增多(如远端回肠切除)、胆盐排泄障碍(如胆道梗阻、淤胆性肝病)、胆盐分解增多(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都会影响脂肪的乳化过程
- 食物与胆汁、胰液混合不均:如胃-空肠吻合术后,导致消化液与食物混合不充分
- 肠黏膜刷状缘酶缺乏:如乳糖酶、蔗糖酶、肠激酶等缺乏,导致相应的物质消化不良
2. 吸收机制障碍
- 有效吸收面积不足:如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胃结肠瘘、不适当的胃肠吻合术等,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
- 黏膜损害:如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等,导致小肠黏膜受损,影响吸收功能
- 黏膜转运障碍:如葡萄糖-半乳糖载体缺陷、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缺陷等
- 小肠壁浸润性病变或损伤:如Whipple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克罗恩病、淀粉样变、嗜酸细胞性肠炎等
3. 转运异常
- 淋巴管阻塞:如Whipple病、淋巴瘤、结核病等,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 肠系膜血运障碍:如肠系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炎、严重的门脉高压等,影响血液供应
4. 其他因素
- 类癌综合症、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这些疾病会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多个环节
- 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细菌分解营养物质,产生小分子脂肪酸、羟基长链脂肪酸,分解胆盐,影响小肠吸收功能和电解质平衡
- 摄入不易吸收的物质:如多价离子的镁、磷、硫及甘露醇、乳果糖的大量摄入,会使肠腔渗透压上升,导致腹泻
5. 危险因素
- 影响小肠的疾病或肠道手术:如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手术等,会减少小肠的吸收面积或降低其吸收功能
- 服用泻药:可能改变小肠黏膜的形态,影响吸收
- 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 过度饮酒:可能损害小肠黏膜,影响其吸收功能
总结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消化酶缺乏、胆盐缺乏、黏膜损害、吸收面积不足、淋巴血流障碍等多个方面。具体的病因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