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亦可包括心房、房室交接区等)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出障碍而产生的心律失常综合征。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特发性硬化和退行性变:与年龄相关的窦房结纤维化和起搏细胞(P 细胞)被纤维组织取代,是最常见的病因。
-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可导致窦房结供血不足或炎性浸润。
- 代谢或浸润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结缔组织病等。
- 神经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可抑制窦房结功能。
- 药物因素: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等可抑制窦房结功能。
- 其他因素:如颈动脉窦过敏、脑血管意外、高血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 临床表现
- 轻者:可表现为疲劳、乏力、头晕、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衰老综合征。
- 重者:可出现短暂黑矇、晕厥、阿 - 斯综合征发作,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等。部分患者可合并短阵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称为 “慢 - 快综合征”。
-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及电生理检查,同时需排除药物及其他疾病的影响。心电图表现为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 次 / 分)、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可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 治疗:无症状患者可定期随访。有症状者主要采取药物或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植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起搏器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
- 预后:与病因、治疗方式及患者基础疾病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植入起搏器等,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