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不存在“最快最有效”的通用药物。以下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及原则,供参考:
1. 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
- 作用:早期大剂量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改善器官功能。
- 用法:
- 轻症(无内脏功能不全):泼尼松口服,剂量通常为1-2 mg/(k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
- 重症(如合并动脉瘤、器官梗死):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增强疗效。
2. 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
- 适用情况:激素控制不佳或病情反复时,需联合使用以减少激素用量及副作用。
- 常用药物:
- 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或口服,剂量2 mg/(kg·d),对重症患者效果显著。
-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适用于需长期维持治疗或对环磷酰胺不耐受者。
- 霉酚酸酯:用于乙肝病毒感染者,需同时抗病毒治疗。
3. 其他辅助治疗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可预防血栓形成。
- 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用于缓解血管痉挛。
- 支持治疗:包括降压药(ACEI/ARB类)、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4. 特殊情况处理
- 乙肝相关患者:需联合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及血浆置换。
- 重症或危重病例:可考虑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需同时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调整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 定期复查: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管病变,及时调整方案。
- 避免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能降低免疫力,需注意预防感染。
建议及时就医,在风湿免疫科或儿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