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调整
- 补碘为主:因缺碘是主要原因,需增加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海参等),同时使用加碘盐。但需避免过量补碘,以免引发高碘性甲状腺肿。
- 均衡营养:多摄入蛋白质(瘦肉、鸡蛋)、维生素(新鲜蔬果)及矿物质,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 禁忌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西兰花)可能抑制碘吸收,需适量控制。
2. 药物治疗
- 碘制剂:轻度缺碘者可短期口服碘剂补充。
- 甲状腺激素替代:若合并甲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从小剂量开始调整。
- 中药辅助:如夏枯草、浙贝母等可辅助散结消肿,需辨证使用。
3. 定期监测
- 每3-6个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及超声,评估肿大变化和药物效果。
- 若肿大持续或压迫气管、食道,需考虑手术。
4. 生活习惯与心理疏导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 家长需关注孩子情绪,减轻因外观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5. 预防措施
- 居住在缺碘地区者,需长期坚持补碘。
- 避免长期服用致甲状腺肿的药物(如硫脲类)。
提示:若发现孩子甲状腺肿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完全恢复。